1951年房产证收藏价格(我家的一张1951年泛黄且快腐烂的房地产所有证)
我父亲于2003年去世,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50年代初我的房地产所有权证书。
这张保存完好的房地产所有证,经哥哥姐姐传阅,最后到我手里保存。由于历史悠久,被很多人传阅,现在纸变黄了,很多地方都损坏了,有些字迹看不清楚,但我舍不得丢弃。因为他见证了我家的历史,已经72年了。有文物价值吗?
我家世居大同,祖母爷爷奶奶活着的时候,我家四代同堂。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祖母去世了58年,祖父去世了61年,祖父母去世了70年代。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小时候家境富裕。我记得家里有一辆大马车。马车的轮子和汽车的轮子一样大,一头黑骡子,两个马拉套。我父亲是个司机。当马车快到家门口时,我父亲整天把鞭子扔掉。我们听到我们知道我父亲回来了。
爷爷忙于田里的事,我家有40多亩郊区土地,种谷子和各种杂粮。记得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家人给地里送饭,带我去过地里好几次。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土地大约是今天的大同齿轮厂和雁北邮局。我们习惯称之为二里台。
我的院子在城里的油沙泊洞里,一进院门就是一堵墙,俗话说,有一个碾房,一个厕所。转过二门进入院子,东西两厢有三间明灰土房,上房有三间瓦房,东侧有一个后院,是车马进出的院子,里面有马厩和草房,后院有一扇门,通常用大铁锁着,车马进出时才开。
这份房地产契书清楚地记录了我家的土地位置、具体亩数和房地产情况。
祖先用血汗挣来了这些家产。听爸爸说,爷爷和爷爷原来是靴匠,在北街街口摆摊给人修鞋补鞋,勉强维持生活。后来,两人买了一辆车,人们把它拉给人们送货。慢慢地,汽车被驴拉了出来。将来,汽车将换成汽车,驴将换成骡子和马。爷爷赶紧把货物送到大同商家的其他地方,开始长途运输,最远的地方去了乌兰巴托。跑运输赚了点钱,在大同郊区买地种粮。当时家里有几个长工,有的和马车一起卸货,有的在田里耕种,家里的土地没有外租,都是自己做的。
1956年,国家进行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转型,家中的车马和长工并入东风马车社。土地也转让给国家,因为一是国家有政策,二是粮食不能回家。每年秋收的时候,都会把拉粮的车拦下来作为公粮。种了几十亩地家里缺粮,听妈妈说,最严重的一年家里粮仓里没有一粒米,吃了半年的野菜叶和谷糠。当时政策紧张,吃粮困难,只好申请把土地交给国家。
当我懂事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除了三个瓦房,其余的都姓公。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富不过三代,老人说的话一点也不假。
世事如棋,往事如烟。幸运的是,由于我家积极交付土地、交付房屋、公私合资企业,平时善待长工短工,与邻居相处融洽,不善于致富,有良好的声誉。因此,在设置成分时,它没有划归地主和富农,而是设立了一个城市平民,以保护后代免受批评和政策歧视。
发布于 2023-10-06 13: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