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附记面积有效吗(暂不取消建筑面积,能否加注使用面积?)
被批评的建筑面积有希望取消吗?
3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公开征求意见通知。引起公众关注的《住宅项目规范》是第三次征求公众意见。在2019年公布的版本中,第2.4.六条“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当时草案末尾附的起草说明,目前我国住宅建筑主要以建筑面积进行交易,存在同一项目建筑面积相同、套内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加剧了“共享面积伤害人民”的矛盾。
但本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提到“取消共享面积”或“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事实上,关于取消建筑面积(共享面积)的争议一直存在,今年全国两会“取消共享面积”再次引起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洪洋认为:公摊面积是一团雾,只能由开发商“信口开河”,业主无权辩护。洪洋建议国家取消共享面积,将实际共享面积成本计入实际面积。
事实上,建筑面积的问题仍然是不透明的,买房就像拆除盲盒,“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有70平方米”和其他新闻。业主交出真金白银,写在合同书纸上的是建筑面积,其实不知道能住多少房子。交房时可能会“惊喜不断”,有的共享系数甚至超过52%,美好的生活梦想会被共享面积“吃”。原本计划好的生二胎,接父母来城里生活,因为莫明的“公摊”而缩水,生活路径要重新规划。
你家有多大?最初,拿一把皮尺,用小学数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了共享面积,就开始“量子力学”了。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井、垃圾道、变电站室、设备室、公共大厅、走廊等,产权证书只记录建筑面积,不记录真正与业主利益相关的使用面积,业主个人甚至行业委员会的力量不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
公众对取消按建筑面积出售房屋的期望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愿意支付房屋以外的公共面积,更不用说让开发商“做雷锋”了,而是希望有一个清晰的账户,不要让生活事件变成“盲盒”。
有人说,按使用面积和按建筑面积卖房子没有区别,香蕉剥皮卖,价格只会上涨。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不妨看看香港的经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房地产开发研究了香港的经验,并引入了共享区。然而,在2013年,中国香港已经开始告别共享区域。原因是共享面积水太大,模棱两可的建筑面积成为香港开发商“发水”温床(“发水”最初用于指海鲜经销商为鱿鱼注水增重),露台、凸窗、墙壁等微不足道的建筑构件,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游戏道具。
自2008年以来,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部高级讲师潘永祥推动取消了建筑面积,对两种房屋计算方法进行了形象比喻:有整个榴莲和去壳后的榴莲。虽然后者的价格很高,但它消除了榴莲壳重量对价格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当然,消费者购买榴莲后更放心。
近年来,舆论领域不断呼吁取消建筑面积(共享面积)。2019年2月24日,新华社发布了《权威专家回应说,“住宅建筑应在套内交易”。今年1月,《半月谈》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公摊面积成糊涂账》不要让买房像开盲盒一样。在今年的两会上,“取消共享面积”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筑面积的“销售习惯”已经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旦取消,市场上确实存在两个面积标准并存的尴尬。一些业主会认为,按使用面积计算会导致自己的房子“缩水”;此外,物业费、取暖费、测绘费一般按建筑面积计算。一旦取消建筑面积,确实会触动各方面的利益,这也说明了改革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写入《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按使用面积销售”被淘汰。
但是,即使建筑面积暂时不取消,在增量房地产交易和登记中能否加注使用面积,形成“双轨制”?这既不影响相关方的收费,也不会提高房地产价格。关键是使用面积的“所见即所得”可以为下一次改革预留空间。行者必到,做者必成,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改革就会有突破。
发布于 2023-08-27 03:53:37